3 校园教育主题景观设计的特点
3. 1 教育的间接性 校园环境带给学生的教育内容不同于室内课堂,它只通过环境中的景观元素引起学生的共鸣,激发学生的兴趣。设计内容注重感性,注重了解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认识特点和他们对环境、事物的解读方式。
3. 2 对外的开放性和受众需求的多样性 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环境,学校里积聚着各种专业的学生和老师,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在性格和情感方面呈现出多样化。环境对所有师生开放,就意味着景观设计要体现多数人的兴趣,景观题材的选取要具有一定的大众性。
3. 3 与校园的其他功能相互交融 教育功能是校园环境诸多功能之一,同一个校园环境,设计者可以赋予它多项功能。它既是学生学习、休息的场所,也是展示、交往的空间。教育主题的景观设计要求满足使用者的多种功能要求,并能与其他功能配合,从而在一定的角度影响活动于其中的人。
4 校园教育主题景观设计的原则与营造方法
4. 1 设计原则
(1)注重兴趣引导。兴趣是人探究事物,作出反应的原动力,能直接影响人的注意力、认识水平和意识状态。教育主题景观设计要把握住学生的兴趣中心、好奇心理,通过活泼的设计手法引导学生去认识、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的教材。
(2)引导学生参与,提供参与空间。学生的参与使环境充满生命力,学生也能从参与活动中获利,因此塑造校园主题景观时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参与空间。
(3)协调周边建筑,完善使用功能。校园室外用地首先要满足交通、活动、防护、安全等基本功能需求,其次才是展现教育主题。它需要与周围的建筑风格协调,符合周围环境对它的要求,与其他规划融为一体,相互协调。
4. 2 营造方法
(1)科学合理地总体规划。在进行校园规划时要对各地块的功能进行充分分析,在教学区、科研区、公共活动区及体育用地等地块用地属性确定后,合理安排育人型环境空间。教学区域及其附属用地适宜展示科技知识类景观主题,它对教学楼的性质起到明确标示的作用。公共活动场所可展示人文主题的景观。与学校有关的校史记载、老建筑语言符号及遗留建筑遗址、旧有物品都是很好的造景题材。公共活动场所功能是多样的,它可以在作为思想道德教育场所的同时采用学科知识类主题。
(2)细致充分地调查研究。要发掘学校人文类景观,就要去细读学校的历史,寻找学校现存的古迹古物,捕捉其特有的形式符号。这些都是人文景观创作的题材。贝聿铭提过“中而新”的设计观念,这很适合校园的人文景观设计。人文景观设计要把学校的人文要素自然地融合到校园环境中。对于科学知识类景观创作,它需要和相关院系的教师进行细致交流,懂得学院教授的内容是什么,如何教,从而最大化发挥每项景观元素的作用。
(3)多种题材叠加,设计手法多元化。同一个环境空间中,可以融合多种教育题材。比如在科学知识展示类环境中,加入在该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与他们的先进事迹展示。同样,采用的设计手法也可以多元化,可以以任何方式,采用任何元素来表达,可以是原生的、高科技的、抽象的、具象的、古式的、现代的,但要注意校园整体环境的统一。


手 机 :杨经理:13722288210
公司电话:0312-4319166
Q Q :541114682
邮 箱:ok@qyhbds.com
此上内容由曲阳县汉博雕塑有限公司整理,如需参考,请联系管理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