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校园中设置人物雕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
1.需要慎重从事
在校园中设置一座人物雕像要达到上述功能特征不是很容易的事,因此,对此项工作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,认真调查研究,慎重从事。在选题及策划阶段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:(1)在作品的选题上,从校园文化中提炼并遴选与本校有关的知名人士、历史事件。如北京大学李大钊雕像、清华大学朱自清和吴晗雕像、武汉大学李四光骑驴选址雕像、河南大学林伯渠雕像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思园的陈毅雕像、中央音乐学院聂耳石雕、南京林业大学及北京林业大学设置的我国著名林业家梁希教授雕像、农业大学抽象农业建设者主题雕像、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“艰苦奋斗”雕塑、医学院校设置李时珍及张仲景雕像等。(2)人物雕像所反映的人物具有个性、时代等特征。如武汉大学闻一多雕像其表现革命者对旧社会的深忧。山东大学华岗雕像其严谨治学的人物形象,犹如老校长时刻鞭策后人,秉承“气有浩然、学无止境”之校训。(3)人物雕像的主题明确以后,设置地点要切合校园总体规划的同时,其主题思想与校园环境融为一体。如大连理工大学刘长春雕像安排在以其命名的体育馆旁,武汉大学闻一多雕像设置在老文学院旁(因闻一多是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第一任院长),北京林业大学体育场旁“健儿”雕像等。(4)雕塑创作具有较强艺术性,校园人物雕像在创作中,委托雕塑家精雕细刻,切忌粗制滥造,降低艺术的审美价值。
2.适宜观赏位置
(1)任何人物雕像必然存在着一个视觉最好的最佳视角,因此,在确定雕像的具体位置时,应该把最佳视角安排在人流最大的方向,并且雕像周围有一些必要的建筑和绿化处理,以便把人流引导到最佳的方向。如华中师范大学恽代英雕像设置在道路节点上,并在路两侧用行道树处理,形成雕像的夹景。(2)从水平方向观赏可分平视、仰视和俯视。具体人物雕像以平视效果最佳,因为雕像与观赏人处于同一水平面上,可获得与记忆相吻合的视觉效果。另外,为提升雕像人物的艺术形象,常采用设基座或实物扩大手法,从而达到仰视效果。(3)观赏人在不同的观赏距离,获得不同的观赏效果,达到不同的目的。在三倍景物高度的视距时,可观看到景物的全貌及周围环境;二倍景物高度的视距时,基本能看到景物整体;一倍景物高度的视距时,只能看到景物局部或细部。充分利用这一原理,根据人物雕像的不同表现需要,设置最佳的观赏视距。如华中科技大学校大门的毛泽东雕塑,在三倍景物高度的视距外设置广场入口,二倍景物高度的视距处为广场活动场所,一倍景物高度的视距筑瞻仰台。大连理工大学毛泽东雕塑四周根据不同景物高度的视距设置观景台、绿化带等。
3.运用必要配景
运用创造前景、背景等必要配景手法,既能增强人物雕像的艺术感染力,又能协调人物雕像与校园环境,使之融为一体。如华中科技大学爱因斯坦雕塑周围用绿化、花架、景观灯做配景,山林植物为背景,主题十分突出。武汉大学李达校长雕像安置在校园中心区的樟树林中,周围用杜鹃、南天竹等小灌木和山石处理,雕像与环境十分融合。武汉大学王世杰雕像、王星拱雕像等以绿化为背景,景墙、座凳、装饰小花坛等作配景,增强了雕像的纪念氛围。山东大学图书馆前小广场设置屈伯川博士雕像,雕像位于广场中央、面对图书馆大门,在广场铺地处理同时,用景墙做雕像背景。景墙广场的边界,同时又成为图书馆大门对景,雕像与建筑融为一体。
4.忌“墓地化”特征
在校园内一个小环境里,最好只设置一座雕塑,使其成为这个小环境中吸引人们视线的中心。对人物雕像,特别是具体人物雕像,不宜成排成列集中布置,因为每位具体人物的特性等各方面不尽相同,集中布置难以做到协调统一。如果将多座人物雕像布置在一个小环境中,采用同种雕塑材料及表现形式,必将形成“墓地化”特征,难免会成为败笔。如武汉某院校在进校主干道绿地上,并排布置三位老校长雕像,喻意源远流长。但在创作手法、材料、尺寸大小等都无变化,建后遭受质疑,以至于不得已拆除。无独有偶,某大学学院在校园绿地中,先后安置本学科开拓者、已故三位院士的人物雕像,造景手法单调、建材雷同、创意呆板,给人压抑感,失去校园活泼的环境气氛。


手 机 :杨经理:13722288210
公司电话:0312-4319166
Q Q :541114682
邮 箱:ok@qyhbds.com
此上内容由曲阳县汉博雕塑有限公司整理,如需参考,请联系管理员。